螺杆空压机的日常维护需从启动前检查、运行中监测、停机保养等多方面入手,确保各系统和部件正常运作,以下是具体维护要点及操作规范:
一、启动前的检查
油位与油质确认
停机时观察油位视镜,油位需保持在上下限刻度之间(通常 1/2 至 2/3 处),不足时补充同型号螺杆机油,不同品牌油品严禁混用。
若发现油品乳化、发黑、浑浊或产生异味,需立即更换,避免变质油液加剧机械磨损。
气路与电路安全排查
气路方面,检查进气和排气管道是否漏气(可涂抹肥皂水检测气泡),同时确认止回阀、安全阀安装牢固,无异常声响。
电路方面,查看控制面板指示灯是否正常,接线端子有无松动、烧蚀,接触器触点需接触良好,防止因电路故障导致启动异常。
冷却系统预处理
水冷型设备需检查冷却水压力(通常 0.2-0.4MPa)和流量,确保管路无堵塞、漏水,水温不超过 32℃。
风冷型设备需清理散热器翅片表面的灰尘、杂物(可用压缩空气反向吹扫),保证风道通畅,避免散热不良。
二、运行中的实时监测
关键参数监控
压力系统:进气压力需稳定(不低于额定值的 90%),排气压力维持在设定范围(如 0.7-0.8MPa),波动幅度不超过 ±0.05MPa,压力异常时需检查进气阀、压力传感器或管网泄漏情况。
温度系统:排气温度不得超过 100℃(超温会触发报警),轴承温度温升不超过环境温度 40℃,温度过高时需检查冷却器效率、润滑油量或轴承磨损情况。
噪音与振动:正常运行时噪音应均匀稳定,若出现异常啸叫、撞击声或剧烈振动,可能是转子磨损、轴承损坏或联轴器偏心,需立即停机检查。
自动控制系统检查
观察螺杆空压机控制面板显示的运行模式(加载 / 卸载)是否正常:加载时进气阀应完全打开,卸载时需自动关闭,避免电磁阀卡滞导致负载异常。
三、停机后的深度保养
空气过滤器维护
每运行 500 小时,用压缩空气从滤芯内侧向外吹扫灰尘(压力≤0.2MPa),避免反向吹扫导致粉尘嵌入滤芯;累计使用 2000 小时或滤芯堵塞报警时,须更换新滤芯,潮湿环境下需缩短更换周期。
油过滤器与油气分离器保养
油过滤器每运行 2000-3000 小时更换,若压差报警需提前更换,防止滤芯堵塞导致供油不足、轴承缺油。
油气分离器正常更换周期为 4000-6000 小时,若排气含油量增加(超过 3ppm)或压差超过 0.1MPa,需及时更换,避免油分芯击穿导致油耗过高。
冷却器深度清洁
水冷型设备每月用化学药剂(如柠檬酸溶液)循环清洗冷却水管路,去除水垢(厚度>1mm 时效率下降 30%);每年拆解端盖,检查铜管腐蚀、泄漏情况,补焊或更换损坏管路。
风冷型设备每周用高压水枪(调至雾状)或专用清洗剂冲洗散热器翅片,清除油污和杂质,确保散热效率。
四、润滑系统维护要点
润滑油更换规范
矿物油每 5000 小时更换,合成油每 8000-10000 小时更换,运行 2000 小时后需提前更换(避免磨合期金属碎屑污染油品)。
更换时需排放旧油,清洗油箱和油滤,避免新旧油混合;加注新油后,开机运行 5 分钟,停机静置 10 分钟,再次确认油位。
油路泄漏排查
检查螺杆空压机油箱、油管接头、油泵密封处是否漏油,关注法兰垫片、O 型圈老化情况,发现渗漏及时更换密封件并拧紧螺栓。
五、进气与排气系统维护
进气阀与止回阀保养
每月拆解清洗进气阀阀芯、阀座,去除积碳和油污,检查弹簧弹性,确保阀门开关灵活;密封面磨损时需研磨修复或更换,避免加载时进气不足。
停机后手动推动止回阀阀瓣,检查密封性和回位情况,清除内部杂质,防止阀瓣卡滞导致压缩空气倒流,引发启动负载过大。
安全阀与压力表校准
安全阀每年需委托第三方机构校验,起跳压力设定为额定排气压力的 1.1 倍,校验后铅封并保存报告。
压力表每半年用标准压力表校准,误差超过 ±1.5% 时更换,确保压力监测准确。
六、传动系统维护
联轴器检查
刚性联轴器需拧紧连接螺栓,用百分表测量同轴度(偏差≤0.05mm),超差时调整电机与主机对中,避免偏心振动损伤轴承。
弹性联轴器需检查弹性体是否老化、裂纹,每 1-2 年更换弹性元件,防止因弹性失效导致冲击载荷。
皮带传动维护(适用于皮带式机型)
用手指按压皮带中部,下垂量应在 10-15mm(按手册标准),过松或过紧时通过张紧轮调节;发现皮带表面磨损、帘线外露,需整组更换(避免新旧皮带张力不均)。
七、维护注意事项
安全操作:维护前切断电源,释放系统压力(气压降至 0MPa),悬挂 “禁止合闸” 标识,避免高压气体或机械部件误伤。
配件兼容性:优先使用原厂或认证配件(如轴承、密封件),避免因副厂件精度不足导致故障。
环境管理:保持机房通风良好,温度≤35℃,湿度≤80%,定期清理地面油污和杂物,防止粉尘堆积影响设备散热。
通过规范执行上述日常维护要点,可有效预防螺杆空压机启动困难、高温停机、效率下降等问题,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。